普洱茶为什么没有保质期?
发布时间:
2025-04-28 10:42
你是否真正关注过茶叶的保质期呢?比如普洱茶,它们的内外包装上都没有明确标注保质期。那么为什么普洱茶没有保质期呢?各类茶的保质期都不一样,又是因为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一、什么是保质期?普洱茶没有保质期这一说法成立吗?
2011年,国家卫生部对保质期的最新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即食品的最佳食用期。
最佳食用期是在这段时间内食物的品质是最好的,如果已经超过这个时间,但是色、香、味没有改变,仍然可以食用。
普洱茶作为一种越陈越香的食品,其最佳食用期过后,茶叶内质发生改变,虽然茶的色、香、味是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但是却仍然可以食用。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保质期一词的定义并非是识别食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
正常情况下,保质期内的食品不会发生变质。但如果贮存环境没达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气味和外观都会变化得非常快,即使食品没有超出保存期,也可能变质。普洱茶也是一样,不能说它没有保质期就可以无限期食用,而是得看其是否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等适合其存储的环境下存放,不然即使没有保质期的普洱茶也还是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被变质(不仅指茶叶色香味变淡、茶味陈化的变化,甚至出现茶叶霉变、吸味后呈现出的无法食用的状态)。
普洱茶超出最佳食用期外,只能说茶叶内质已发生转变,渐而失去该茶品的具有的品饮滋味和本味,并不是说茶叶受到存储环境的影响而霉变,导致无法食用。所以,普洱茶在正确得当的环境下存储,没有保质期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二、以普洱生茶为例,探讨普洱茶的保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2007年,普洱市在正式出台的《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普洱茶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原料产地、质量等级、净含量、产品标准代码、卫生许可证、QS标志、生产日期、保存期等12项内容。自此,普洱茶开始强制要求标明生产日期。一般来说,普洱或者白茶在保质期上一般都标注:适宜长期保存。
但市场上不乏有商家造假,把普洱茶做旧,标注成其他年份的来忽悠消费者是老茶,这是特别不正规的生产方式。其实,普洱茶的保质期受多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前提是在正常的保存条件和环境下来探讨此问题。
1、内因
最主要的就是茶叶的制作工艺,每一批茶的味道都不一样,因为每一年采摘的原料不一样,或者说制作工艺的过程中,制茶师对手艺的把控也有差异,最终呈现出来的茶叶品质就会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
在普洱茶杀青和干燥的工艺中,最能影响酶的活性,如果制茶师傅在杀青和干燥的过程中对温度控制不好,将会影响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特指属性,进而影响其保质期。
2、外因
就是仓储条件,如果一款茶的保质期是50年,但是在存储过程中没有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可能导致普洱茶的保质期缩短。在这个时间段中,因为其他不当因素的存在,使得其内含物质随着时间流逝的速度变快了。
三、那些百年藏茶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在《普洱茶与清皇朝》这本书里面有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里还存放着清宫没喝完的贡茶数吨,其中有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普洱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像人头一样,对照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的记载相符合。
针对这批贡茶曾经取少量样品试泡发现,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而这批茶只能推测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们吃剩的。这些极其珍贵的茶叶是文化遗存。
其实这些陈年老茶的茶味已经随时时间的推移,口感逐渐变淡了,其茶叶的内质并不是一个最佳的状态了。它们所具有的主要是拍卖、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大都是因为一款茶被赋予了那个年代的茶文化历史,但是它们的存在是一个普洱茶文化的经典证实,滋味缺失,并不能说明历史赋予其的内在价值,它们是远远超越了普洱茶保质期这一界限的一种文化价值的存在。
普洱茶真的是越陈越香吗?最佳品饮阶段大概在哪几年?
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但是其需要好原料、好工艺和好的储存环境,品质才可能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高。对其保存条件相当严格,如与有异味的物品同时存放,或者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合适,茶叶就会产生异味、甚至发霉变质。
但是普洱茶的品质陈化也是有一个最佳时期的,就像一个抛物线几何一样,它的品质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进入一个最高点,之后就会慢慢下降。选择在普洱茶的最佳品饮阶段饮用它,无疑就是最珍贵的享受。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