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凯华路1号

电话:400-960719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查看手机网站

弘扬川茶文化 · 打造茶旅综合体

Promote Sichuan tea culture and build a tea tourism complex

古时候,茶叶是用来救命的

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窥见茶深入各阶层民众的生活。 谈及茶的起源,人们往往会引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的传说,神农为了给人治病, 经常到深山野岭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他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感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赶紧找棵树靠着坐下,闭目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来几片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手捡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品出一股清香,感到舌底生津、精神振奋, 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与一般的树木不同, 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这一传说暗示了茶在最初发现时就具有药用功能。 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张揖所著的《广雅》,称: “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到唐宋时,药茶也已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且复方之用多于单方。服用方法也由原来单一的煮饮法丰富为调服、丸剂、散剂等。 明清时期,药茶的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和充实,茶疗处方更是丰富, 适用范围几乎遍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和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 药茶的剂型也进一步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以及以药代茶饮等多种类型,服用方法多样, 有饮服、调服、和服、含漱、擦、搽、涂、熏等。此时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仙茶、珍珠茶等。 但是,即使作为饮品流传,茶的药用功能也没有被湮灭。中医药中取其药效而发明出来的茶疗方用途非常广泛。 随着现代医学的介入,相关研究不断证实茶叶的保健功效,因其三抗(抗肿、抗辐射、抗氧化)、 三降(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保健作用,更是被西方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风靡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得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这一说法。

2021

04-25

宋代人优雅的极致“点茶”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在社会人文艺术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本文说的就是宋人追求的极致优雅的点茶生活。   宋 劉松年 攆茶圖 軸   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式点茶的步骤:       1、碎茶从茶焙笼里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     2、碾茶用茶磨把碎过的茶碾成粉末。     3、罗茶把茶粉进一步细筛,以确保均匀。     4、茶末置盒把筛过的茶粉倒入茶盒。     5、撮末于盏取适量茶粉置于盏中。     6、点茶点茶的程序虽然只有注水和搅拌茶末两个动作,但宋徽宗却将其细致地归结成了“七汤点茶”。     7、搅拌茶末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   在“七汤”之前先要“调膏”,“量茶受汤,调如融胶”。根据茶量注入适量的开水,将茶膏调得像融胶那样,有一定的浓度和黏度。 七汤点茶方法:   第一次注水要环绕茶盏壁,不让水浸入茶膏。先搅动茶膏,渐渐增加点击和拂弄,手轻而茶筅用力,手指和手腕一起环绕回旋,茶汤上下透彻,表面就如同点点星辰和皎皎明月,生出明亮鲜明的沫饽。   第二到六次注水,动作看起来颇为相似,实则全然不同,每一次的注入点、注水量和击拂转动的力道都各有讲究。   第七次注水,重点看茶汤的轻清重浊和汤花的稀稠疏密,适可而止。   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8、置茶托   汤花呈现出美丽颜色之后,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茶托之上。     文献记载:   “凡欲点茶,先须劦盏令热,冷则茶不浮”。——《茶录》   “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延福宫曲宴记》   点①茶不一。而调膏继刻②,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   有随汤击拂,干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砍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周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   [正束]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惭开,珠玑磊落。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   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   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力过也。”  ——《大观茶论》   【注释】   ①点:把茶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杯中。   ②调膏继刻:调膏,来人饮茶,先在茶杯里放人茶未二钱,注入少许水,加以搅动,使茶膏像融胶那样有一定浓度和粘度,这叫”调膏”,此后才注入煎好的沸水。  

2021

04-27

人生如煮茶,熬是最深的滋味

人生含百味。有人说,人生如粥,温润平淡;有人说,人生似药,苦口利病;亦有人说,人生若汤,幽远醇厚。 可无论人生呈现出哪种滋味,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岁月中亲身经历而得的。归根结底,人生之味,无不得自一个“熬”字。 “熬”,是淬炼最坚笃的意志。 “熬”,是不轻言放弃,不轻易改变,是欢喜中持一份凝重,悲哀时存一丝希冀。 生活不总是遂人心意的。曾几何时,你也许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或许你胸怀大志, 而现有的条件却承托不起你的抱负;或许你有心革故鼎新,可上级却不赏识你的新锐建议。 在种种落差中,你或许困惑,踟蹰,甚至沮丧。此时,你就需要“熬”的修行。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能捺住性子去“熬”,不肯轻易言弃的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肯任凭环境左右自己的人生。 “熬”,是涵养最宁定的心境。熬得久了,心性磨练得坚韧了,他们更可以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成为一批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 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这壶不仅萃取茶之精华,更以其“煎熬”涵养了一份宁静。 当人生种种境遇不期而至,我们便能从这煎熬中得来的宁静中觅得安慰,寻得寄托,让自己安然度过是是非非。 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许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头的。一时春风得意,或一时折戟沉沙,都不会永远算数。 只有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的人,才会是有长性,“熬”得住的人。而人在“熬”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心神安稳,远离浮躁,在宁静中修炼出更强的定力。 “熬”,是编织最动人的旅程。 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有人觉得,人之一生无非是一个个结果的积累, 可人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而一时长短也就不值得太过计较。但人也不能只盯着最后的结果,无所事事,放纵自己。 今天“熬”过的,会让你明天带着自信与更好的条件继续前行;年轻时“熬”过的,会成为你老来引以自豪的回忆。 最劲道的面无不经历过百打千摔,最锋利的剑无不经历过千锤百炼。若无“熬”,就没有坚韧的性格,精进的志业,甚至值得品味的一生。 所以,请铭记,人生是“熬”出来的。而“熬”,也正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2021

04-27

北京科技公司

    立夏,这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夏之后天气也将越来越热,那夏天该如何喝茶呢? 预防中暑喝白茶     炎热的夏天,高温的天气,对于经常外出工作、外出游玩的人来说,是个很容易中暑的季节,白茶就是这个季节的“降暑神器”。     经过杀青、干燥等程序轻微发酵的白茶,性清凉。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去热消暑的功效,可以预防中暑,陈年的白茶还可以用作患麻疹幼儿的退烧药,具有极高的保健功效。     饮用禁忌:白茶性凉,对于那些体质偏凉、胃寒的人来说并不适宜,不建议饮用,但可以适当喝一点老白茶;老人也不宜多饮。 提神养胃喝红茶     夏天,人们会很容易产生困意,精神劲儿就很差,时常昏昏欲睡,非常倦怠。     红茶中富含的咖啡碱可以刺激神经中枢,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它富含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令你感觉口腔滋润,还会产生一种清凉感,红茶里的咖啡碱还可以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身体的温度,令身体感觉清凉舒爽。     因为天气炎热,不少人还喜欢喝冷饮,吃雪糕,吃冷食,这样很容易会伤脾胃,而红茶属于热性,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所以,夏天也很适合喝红茶。     饮用禁忌:夏天喝红茶,最好可以热饮,具有暖胃效果 防晒防辐射喝绿茶     夏天防晒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除了涂抹防晒霜之外,还可以通过喝绿茶来防晒。     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能减少紫外线给皮肤带来的晒伤、损害。     同时,绿茶还具有防辐射的功效,对于整天面对电脑的上班族,喝点绿茶抗抗辐射最好不过。     饮用禁忌:老年人、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喝浓绿茶;另外,切记也别空腹喝绿茶,这样对胃伤害严重。 消食去腻喝普洱茶     炎热的天气使得人的肠胃很娇气,要么就是胃口不好要么就是吃了容易消化不良。     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特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能达到消食解腻的功效。     喝普洱茶的最佳时间是饭前一杯熟普洱,养胃;饭后可以一杯生普洱,去脂。      饮用禁忌:不管是熟普还是生普,孕妇不宜过量喝普洱茶;同时,溃肠病患者也不宜喝普洱浓茶;肠胃不好的人可以适当喝些熟普洱。

2021

05-05

四川轻化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实践基地”落地早白尖集团

      川茶网5月5日讯(何毅 贺松声)“四川轻化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早白尖集团大雁岭基地举行,四川省轻化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邓中文率知识产权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授牌仪式,早白尖集团董事张德勋率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了授牌仪式。        仪式开始前,邓中文院长一行参观了早白尖集团的园区环境和生产车间。座谈中,张德勋董事长介绍了早白尖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生产经营状况,表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打造早白尖品牌,进一步提升早白尖品牌价值,充分发挥早白尖的产品优势。         邓中文院长在了解了早白尖集团早期面临的困境和艰苦创业的奋斗过程之后,对早白尖集团始终立足乡土、为农服务的企业精神大加赞赏,表示这是带动乡村振兴的好榜样。邓院长同时详细了解了早白尖的相关商标、专利情况,表达了今后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他指出,学院愿意在企业的商标保护和专利保护上提供支持,同时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开拓国外市场,帮助早白尖集团塑造品牌价值。        轻化工大学法学院郭五林教授对早白尖集团优越的地理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早白尖集团如何利用当地古僰道和茶马古道资源进行品牌文化打造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座谈结束后,邓中文院长和张德勋董事长等一起举行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仪式结束后,张德勋董事长一行还在邓中文院长等的陪同下到四川轻化工大学进行了参观了解,双方再次对将来的进一步合作表达了积极意向。

2021

05-07

喝茶时常用的术语,你都清楚吗(建议收藏)

和朋友一起喝茶时,常常必有一问,“这泡茶滋味怎么样?” 有的茶友,出口即成文章,还能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佩服。 仔细询问后才知,原来他们常接触品茶术语,耳濡目染,便渐渐驾轻就熟,懂得了运用。 通过描述茶的细节特征,尽可能地把茶喝懂了,品茶水平自然得到快速提升! 1.水味 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没有茶味的感觉。 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 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 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 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 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 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联,有“苦能回甘”之说。 7.苦 茶的苦味,来自于茶中的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等,其中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 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8.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 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9.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 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看完以上九个术语之后,有没有联想到平时喝茶的感觉呢? 大家可以在喝茶的时候,尝试用上两三个术语,来加深自己喝茶的感受。 时间一长,你也能下意识地说出术语来,越来越能摸懂喝茶的门道哦!

2021

05-11

茶,让生活恰到好处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药用、食用、饮用诸多功能,已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泡一杯清茶,享受生活,这便是一种简单,却又是恰到好处的幸福。 ■ 生活,为什么要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喝茶能让人除烦涤尘,获得心灵上的轻松与宁静,也能清心明志,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健康的饮料”。      茶因含有丰富的内涵物质,滋养生命,喝茶养身,也成为饮者的共识,有茶相伴的日子,生活总来得更有滋味些。      静心品一杯清茶,放空自己,让心放下烦恼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事。在茶的世界里,品茶会让时光变慢,那是因为很享受喝茶的时光。      有时候,环境所限,茶具与茶席布置便也不必太过讲究,喝什么茶,什么口感,这时候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饮茶的心情,心情好了,茶自然更加甘甜。     一杯茶里的幸福,是握在手心里久久未曾离开的心安和淡然。 ■ 茶是无声的陪伴      茶打动你的方式,不是轻声软语,而是无声陪伴。      茶,本就是一片普通的树叶,它被发现,被饮用,它开始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开始喝茶,念着的是它的味,想着的是它的香气.     我们用各种我们所能想到的形容词和名词去形容它的形、它的色、它的味,让它变成能随口就说出来的习惯。     在喝茶的那一刹那,茶的汤色、滋味与香气,构成了一种感觉。    茶是俗事亦是雅事,茶与境相生,与人相合,这种感觉才会让人刻骨铭心。    它的味到让感官记住,进而形成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变化,但你依旧会记得它。 ■ 饮茶是一种乐趣      唐代陆羽的《茶经》称“茶能悦志”,久喝茶、品茶、食茶,特别是品饮品质优异的茶时或品茶后,都会生出一种快乐感、愉悦感,幸福感,神情爽朗。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茶叶本身含有的微量元素可以促使人体分泌出快乐激素,让你觉得神清气爽,十分快乐,是一种健康饮料。 喜欢喝茶的人大多能保持心情愉快,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置身饮茶的环境里面确实能心情愉快。 ■ 品茶是一种心境      品茶,品的是一份意境,悟的是一段人生。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     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品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     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2021

05-11

隔夜茶的妙用

  隔夜茶之所以一直被认为不宜饮用,是因为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易变质。但未变质的隔夜茶,在医疗上自有妙用。 1、抗氧化         茶水放置时间长了会变为红褐色,这是由于茶多酚氧化成了红褐色的茶色素,研究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均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2、止血       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痈、湿疹、牙龈出血等均可用隔夜茶漱口治疗疮口脓疡、皮肤出血也可用其洗浴。 3、明目       隔夜茶中的茶多酚有抗菌消炎作用,如果眼睛出现红丝,可以每天用隔夜茶洗几次。 4、止痒       用温热的隔夜茶洗头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痒,还能防治湿疹。 5、生发       用隔夜茶洗头,还有生发和消除头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日子久了,眉毛自然变得浓密光亮。 6、固齿 洁齿       茶水中的氟与牙齿的珐琅质钙化以后,会增强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减少蛀牙的发生,氟还能消灭牙菌斑,最好饭后两三分钟用茶水漱口。 7、除口臭       茶中含有精油类成分,气味芳香,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可使口气清新,经常用茶漱口可消除口臭。 8、防晒       皮肤被太阳晒伤,可用毛巾蘸隔夜茶轻轻擦拭,因为鞣酸对皮肤有收敛作用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也有抗辐射作用。 9、去腥 去油腻       隔夜茶还有特强的除腥气和除油腻的功效,吃虾蟹后用来洗手倍感清爽。 10、通便       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昨晚泡的隔夜凉茶,有通便、醒脑、减脂效果。 11、治脚气       隔夜茶中所含的丰富物质,有治脚气的功效。       注意:使用隔夜茶,应以不变馊(变质)为度。夏季温度高,茶水易酸败变味,如果搁置了24小时以上,最好不喝,否则,容易引起腹泻。

2021

05-16

茶的来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听闻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相传神农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为了了解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去尝,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是士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茶"。       《神农百草经》对茶的记载显示,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这也被认为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记录,以茶作药是最早的对茶利用的方式。 西汉时期,武阳买茶,阳式池中担荷,三国时期,江南一带的饮茶习惯,都说明当时茶叶就已经成为商品在贩卖了。 几千年前,茶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成一种可口的饮品, 让它步入唐朝古人的殿堂,成为游牧人的生命之饮,他藏进僧人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成为人们生活的信仰。        在漫长的旅程中,茶历经绽放、枯萎,重生,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中的茶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生根,让越来越多人了解茶喜欢茶。  

2021

05-16

< 1...878889...91 > 前往